文图/知中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取得 11 连胜,一度扭转了中国围棋在世界棋坛的弱势地位,同时也唤醒了许多国人的「黑白梦想」。
擂台赛的胜利不仅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围棋的热潮,也带动了作为指定棋具生产厂家——云南围棋厂生产的云子走出国门,实现迈向世界的飞跃。
云子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围棋爱好者的喜爱,其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日本的蛤贝棋子(蛤碁石)。1986 年,它还被作为「国礼」赠给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外国贵宾。
此后,更是远销包括日韩、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云南围棋厂厂长罗玲介绍,2017 年 5 月份在中国乌镇举办的「人机大战」使用的便是云子,除此之外,2017 年 7 月 21 日至 8 月 6 日在德国奥伯霍夫市举行的第 61 届欧洲围棋大会,也同样选了云子作为指定棋具。云子已成为世界各地围棋爱好者以及围棋赛事青睐的棋具。
云子,因其外形扁平手感平滑,因此还有「云扁」的古称。《南中杂说》中记载:「滇南皆作棋子,而以永昌为第一。」因永昌生产的棋子为上品,故又称其为「永子」。
据考证,云子距今已有 500 年以上的历史。相传明代某次宫廷失火,负责保管珠宝玉器的永昌人李德章无意间发现熔化了的珠玉具有独特的色泽质感,回到家乡后便用当地盛产的玛瑙石、琥珀等原料反复试验,终于在正德七年(1512) 成功制成了围棋珍品「永子」,深受文人们的喜爱。嘉靖十八年(1539),永子被朝廷敕令为贡品,并获赐「棋中圣品」的美誉,堪称国宝。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云子流传至今可谓历经坎坷。传统云子制作工艺曾在清末民初战乱中濒临失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元帅和周恩来总理都曾询问过永子生产的恢复情况,表现了对传统工艺以及围棋文化发展的特别关注,但永子的制作工艺一直没有取得什么实效性进展。
直至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云南省体委从民间收集到了几颗古法制作的老永子。
负责研究云子配方及制作工艺的昆明第十二中学的化学教师王启宇和其他几位老师以此为参照,结合历史资料中关于云子的记载——「以玛瑙石合紫瑛石研为粉,加以铅、硝,投以药料,合而煅之,用长铁其汁,滴以成棋」,经历无数次实验,终于在 1974 年还原出了老云子的配方,并研发出了新云子,将云子从绝境中拯救并传承了下来。
新云子继承了传统的古法工艺特点,配方略有不同,在色泽、硬度等形和质上都有所改进和创新。
△制作云子
1980 年,昆明第十二中学校办工厂正式改名为「云南围棋厂」,生产「云」字牌围棋子。1986 年,云南省轻工厅资助 7 万元人民币兴建了围棋厂的第一座生产车间,随即,1987 年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举行掀起了一股「围棋热」,直接成就了围棋厂当年 3100 副云子的产量。
工艺独特、品质卓越的「云」字牌围棋一时间名声大噪,市场供不应求。罗玲长告诉我们,现在,云南围棋厂的年产量已达 15 万副以上,棋子产品已形成老云子和新云子两大配方工艺,以及每种工艺下的 4 种不同大小规格的单、双面凸棋子。
除此之外,还有国礼级、国手级、弈手级以及实用型等满足中高低端不同人群需求的共计五大产品系列、近 40 多种产品。云子围棋占据全国围棋市场份额的 30%,同时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沥干「云子」
2017 年 5 月的「人机大战」中,中国棋手柯洁使用的棋子即为云南围棋厂生产的单面凸棋子。
「赛后很多媒体报道称,柯洁在对弈中使用的是我厂生产的双面凸棋子,事实上不是的。开赛之前,我们准备了双面凸和单面凸两种棋子。由于双面凸棋子的弧度比单面凸的更优美,出于视觉效果的考虑,主办方最初決定用双面凸棋子。后来更換为单面凸棋子,应该是考虑到国内棋手大部分都习惯用单面棋子,单面棋子的质感会更稳一些,更有助于棋手的发挥,于是临时做了替换。
单面凸棋子是我国棋手最常用的棋子,由厂里的老师傅纯手工滴制,未使用任何模具,自然成型。其弧度自然、质地坚硬、落子清脆,无论是手感还是置盘,都非常完美。尽管国际围棋现在通常用的是双面凸棋子,不过随着近年来中国围棋影响力的提升,单面凸棋子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棋手所接受。」罗厂长说道。
△生产云子的模具
与常见的塑料围棋、玻璃围棋和陶瓷围棋相比,云子的大小规格、视觉感受、落盘声音和手感明显不同。云子色泽温润,白子洁白如玉,微有淡黄或翠绿之色;黑子乌黑雅致,对光仰看,还能看到棋子周边有一环碧绿的光晕,犹如玉石,令人赞叹。
在长期的对弈中,色泽柔和的云子能起到不炫目不刺眼的保护作用,加之质地细耐摩挲,且如玉石般冬暖夏凉,因此成为国内外重大比赛的首选用棋。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